RE:公民應該知道的事-小聚場論壇 | ||||||||||||
什麼是公民應該知道的事? 當所有的資訊都來自主流媒體剪接過的新聞,當所有可以讓我們閱讀、取捨、思辨的資訊,都帶有第二手主觀的影響時,公民該如何知道他們該知道的事?又如何知道他們所知道的事是真實的? 「公共議題」是與大眾生活相關的事,也是公民應該關心的事。 台南社大「公民小聚場論壇」所倡導的,是一種參與世界的生活「態度」與「素養」;公共議題並非都是政治、嚴肅、沉重又煽情的,我們珍惜由每一位公民自己思辨、判斷出來的「公共性格」,這種從生活中發展出來的公共性,才能變成一種生活的態度,進而形成一種公民素養。 所以,每一個場次,我們盡力邀請與所討論的議題最有關聯性、最能代表真實聲音的人物,前來與談,開展思辦,讓公民參與表達意見,讓所有參加的公民,從最真實的聲音,來知道自己該知道的事。 {公民應該知道的事-小聚場論壇 }活動內容 <公民應該知道的事-第1場>自己的故事,自己表達 【時 間】11/11(三)晚上7:30-9:30 【談論話題】我們要的只是回家,那瑪夏鄉居民的微弱呼聲 【與 談 人】 許淑茹/台南市社區大學「那瑪夏關懷行動」召集人 打亥/布農族人、民族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王定宇/台南市議員 【主 持 人】謝信安/台南社大公民志工小組 【話題說明】 在過萬筆媒體報導中,部落居民的聲音,漸漸淹沒在許多主觀、挑撥的新聞畫面中,在不斷運入的賑災物資中,只見媒體不斷重覆播放部落住民哭泣、翻桌、不合作的畫面,真是這樣嗎?原住民真是只會索求、且是破壞山林生態的元兇罪人嗎? 當財團、宗教團體以慈善之名要住民遷村時,「家園」這一個名詞,僅被窄化為硬體的房屋,住民的文化、一生的記憶、生長的根,豈是一間永久居留屋所能代表? 他們的故事,他們自己來表達,並邀請嫻熟媒體運作、卻帶有環境關懷意識的記者前來對談,共同來研討,如何在資訊海洋中掏洗出最真實的聲音。 <公民應該知道的事-第2場>我們的故鄉,我們自己決定。 【時 間】11/25(三)晚上7:15-9:45 【談論話題】小社區如何因應全球暖化議題?--《遮蔽的天空》紀錄片放映與討論 【與 談 人】 粘錫麟/反彰火聯盟召集人 黃煥彰/台南社大自然環境學程召集人 【主 持 人】李珮甄/台南社大公民志工小組 【話題說明】 《遮蔽的天空》紀錄片,記錄的是一群反對彰濱工業區闢建「彰工火力發電廠」的人與社區的故事, 所以,這不只是一部環境抗爭記錄片,也是一群人關心自己的土地,站出來守護家園的故事。 <公民應該知道的事-第3場>我們的故鄉,我們自己決定。 【時 間】11/25(三)晚上7:15-9:45 【談論話題】縣市合併,公民發聲:明年縣市合併體制上路,身為公民應有知與發言的權利! 【與 談 人】 王定宇/台南市議員 魚 夫/政治評論家(邀請中) 【主 持 人】林朝成/台南社大校長 【話題說明】 以前報戶口、辦結婚登記只要五分鐘的車程,現可能要半小時;當台南市多了許多沒聽過的地名時,市民們是否已經作好準備,準備成為-台南縣市合併的院轄市市民?? 台南縣市合併,究竟會帶來甚麼影響?選擇未來的行政中心、那個地區要投入經費改造、交通路線要如何重新規劃…這些浩大的工程,絕非僅是少數政客的「畫地圖」遊戲,身為公民,我們有權力知道該知道的事;有權力發表自己的主張。 百年來歷經三次大合併的日本,讓市町村(相當於台灣的市村鄉)的數量從71,314減少為如今的1,775個,規劃過程資訊完全公開,以供社區有討論的機制。未來的台南縣市合併,我們可以共同參與甚麼嗎?歡迎一起來討論。 <公民應該知道的事-第4場>公民應該知道的事,公民自己決定。 【時 間】12/23(三)晚上7:30-9:30 【談論話題】想開闢甚麼話題?想談甚麼?請提出來,社大協助邀請與談者一起來討論。 【方 法】 請寫信到社大信箱tncomu@tncomu.tn.edu.tw,或在社大公佈欄留言,提出你想談論的話題。 【截止期限】11/25
公民應該知道的事-小聚場論壇
表達自己的聲音,尊重別人的意見! 活動免費,自由參與! |